12月23日下午,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率代表团应邀访问吉林大学,副校长陈岗教授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亚洲研究所所长魏玲等陪同秦亚青院长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秦亚青院长受聘担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客座教授,陈岗副校长为秦亚青院长颁发了聘书。同时,两校还签署了《吉林大学-外交学院交流与合作协议书》,陈岗副校长和江瑞平副院长分别代表两校在协议书上签字。校长助理兼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刘德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赵丁选、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刘兵等人一同参加了上述活动。
陈岗代表吉林大学对秦亚青一行的来访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外交学院多年来在外交学、国际关系研究等领域对我校的支持表示高度的赞赏,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在合作科研、学生互换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秦亚青教授在受聘和签字仪式结束后在中心校区国际学术大讲堂作了题为《中和辩证法:一种认知国际关系和外交的中华文化视角》的学术报告。
秦亚青教授从中国的《中庸》原典出发,精彩地总结出“中和辩证法”这一具备中华文化特色的国际关系思考视角,他认为西方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后来居上的建构主义,其理论逻辑的起点都是冲突辩证法,冲突辩证法的弊端往往认为多样性是有弊无益的,同时也是缺乏包容性的。而中华文化中的中庸和谐理念则倡导的是中和辩证法,中和辩证法认为多样性恰恰是有益的,并且多样性构成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曾经有分属不同流派的儒释道,但在中和辩证法之下,儒释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团和气的局面;同样中国的阴阳两分观念,看似是黑白分明的,但在实际上却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中和辩证法强调包容,包容的是多样性,而不是要求事物走向同一性。因而使用中和辩证法这一视角审视国际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会得出与目前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同的结论。
以中和辩证法来审视世界和国际关系,会发现不同制度之间具有可合作性,如计划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合作;不同规范之间也具有可合作性,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人权与主权的判断正日益呈现出互相交融的局面,对于民主和平优先还是关于发展和平优先也正呈现出交互考虑的局面。
秦亚青教授认为,中和辩证法是中华文化体的重要背景知识,而背景知识的差异正是主导不同文化体内部的个体或集体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差别的重要依据。通过中和辩证法这一视角重新审视国际关系问题,会将包容与合作看成合乎情理并且应该努力达成的目标。在这一视角下的思维不同于以冲突辩证法为背景知识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中和辩证法将合作看成是国与国关系的核心,以合作为核心的全球治理在这一视角上也变得顺理成章。
在问答环节中,中外学生纷纷就中和辩证法的应用、孔子学院的发展和公共外交如何开展等提出问题,秦亚青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敦促大家一起思考中国的外交学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如何能够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缔造中国的理论体系,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我校公共外交学院、文学院和行政学院的中外学生和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200余人聆听了秦亚青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