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本科新生顺利开启大学旅程,深化外交学专业认知,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025年9月19日,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肖晞教授为2025级外交学本科新生主讲“入学第一课”,带领同学们锚定学术航向、把稳成长之舵。

课程在温馨而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肖晞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新生表示诚挚欢迎,并以一道发人深省的“大学之问”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大学所传之道,究竟是玄思冥想的‘无用之学’,还是经世致用的‘有为之道’?”这一提问不仅点燃了现场思维的火花,更帮助同学们在学术起点上重新审视知识、价值与使命的深层关联。
随后,肖晞教授娓娓道来,为同学们勾勒出吉林大学丰厚的历史脉络与精神谱系。她首先引用了校党委书记田辉老师对2025级新生的殷切期望和郑重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成长为可堪大任、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奋力书写兴北报国的青春篇章。”肖晞教授以此为切入点强调,吉林大学不仅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崇高的时代使命,更是一片将家国情怀深深融入学术耕耘的沃土。田辉书记所倡导的“兴北报国”精神,正是历代吉大人扎根东北、服务国家的真实写照,也是新时代吉大学子应当赓续的宝贵传统。

在回顾师长往事时,肖晞教授以匡亚明先生、唐敖庆先生、黄大年先生、王惠岩先生、孙正聿先生、王家福先生等前辈的感人事迹为例,生动诠释了何为师者风范、何谓学术坚守。她希望同学们从这些大师身上汲取精神养分,传承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学风,争做一名既有学识厚度、又有责任温度的“吉大人”。肖晞教授进一步阐释,“大学精神”不仅关乎知识与理想,更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情怀。她提醒同学们,在现实与功利交织的时代中,更应保持清醒、坚守初心、胸怀“国之大者”,真正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随后,肖晞教授还系统介绍了公共外交学院和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的发展现状与学科特色,指出学院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学科布局前瞻、平台资源雄厚,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她期待新生在此奠定坚实学术基础,拓展全球格局,勇担时代使命。

本次课程是公共外交学院与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新生思政教育与校院认同的重要举措。课堂上同学们凝神聆听、踊跃互动,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肖晞教授的嘱托为前进动力,不负韶华、奋楫争先,努力成长为符合党和国家期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新生感悟:
2025年9月19日,一个普通的周五,我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节“外交学学科导论”课。当肖晞院长温柔而和缓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时,我便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她精心卷起的长发与一丝不苟的衣着,肖晞院长以她的真诚开启了这堂难忘的课程。在肖晞院长的教诲中,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话“你今日的无用之学,在明日会成为你的有用之学。”初入大学,我害怕犯错,害怕浪费时间,害怕走错哪怕一步,但今天我的想法改变了。18岁的人生风华正茂,一味地功利只会徒留一地疲惫。大学充满可能性,我会在今后的时光中慢慢探索。
第二句话“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当肖晞院长提到她与那些大师的过往时,我深深地被大师的大学问、大胸怀给触动了。我更加坚定了我要专注学业、精进专业,不断向大师们靠近的决心。同时,我也明白了,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大师们无一不是爱生如子、毫不藏私,一腔大爱只为传师授道。
最后,再次引用肖晞院长提到的一句话“我是您放飞的风筝,情牵万里;您是我心中的红烛,温暖如初。”在这堂课上,我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温暖与感动。
——2025级2班 吴宗芮
在肖院长的谆谆教诲中,我深切感受到肖院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与热忱引导。特别是院长的大学之问:大学应当讲授玄思冥想的“无用之学”,还是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这如一记醒钟,在被名利主义冲击的风气追求中,激发了我对精算功利和实用报国的价值选择,为我求知、治学树立了新的价值追求。
当回忆向诸位教授大师求学的经历时,院长眼神漾起的光亮,激发了我们对大学精神的探索与对先生们兴北报国的崇敬。
正如院长所讲:治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这启发我们,不仅要仰望学院的牌匾,更要仰望个人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或许,今日所学的“无用之学”,明日便会成为我们的底蕴!
——2025级1班 范宇轩
“纽约的地铁很危险,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王惠岩老先生拖着重病之躯一字一字地说道。肖晞院长当时还是一位学生。开学第一课上,院长追忆着往事。正如我听着院长的教诲一样,院长也听着先生的教诲。先生话不多,字字为诚。
我想起了疾病缠身的奶奶,才做完肾结石手术的她腿脚又出了毛病,不能走路。在我离开西南去往东北的前夜,奶奶也红着眼嘱咐我“去那么远的地方,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院长说,她喜欢和人真诚地相处,像先生对他们一样。
院长说,她一定要去听老先生讲话。
院长说,她在八月份与老先生辞别,老先生在十月份辞世。
院长慢慢地说,我的眼眶缓缓地红。
鼻子的酸不能告诉嘴巴,却让眼睛看到了泪花。听到先生离世的那一刻,我的心脏跟着漏一拍。
院长在课上讲了很多很多,但是她说的真诚,在我心里产生不息的回响。
——2025级2班 王宇航
金秋九月,公共外交学院的同学们已在吉林大学度过近一个月的时光。从军到课堂,每一刻都在书写青春的序章。
上周五,肖晞院长为大一新生带来了一节意义深远的外交学学科导论课。作为吉大校友,她带我们回溯求学岁月、教学历程,点亮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外交学子的骄傲。
她更带我们走进吉大的历史长河。一代代吉大人砥砺前行,为这片学术沃土铸就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根基,也为国家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接近尾声时,肖老师为我们展开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图景,也向每一位学子提出了殷切期盼:希望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成长,最终蜕变为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外交人才!
青春凝浩气,励志启征程,我们定将坚定理想信念,迎接机遇和挑战,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2025级1班 张依驰
看着课表上由院长教授的专业课,我满怀期待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院长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讲授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和学业规划等内容。院长的授课风格亲切又不失幽默,令我觉得她不仅是良师,更像益友。随着授课内容的不断深入,我了解到了高校一门学科的建设的背后是无数学术先辈们的努力奋斗,这让我心生敬意。而后看见公共外交学院的专业实力,让我不禁觉得来到SIPA真是一件幸事。院长提到我们是一个“小而精”的学科,我相信在如此优秀的学院,有如此优秀的老师们带领,我一定能在大学期间收获良多,也定能为SIPA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级2班 李梦扬
上周五聆听院长第一课,内心深受触动。肖院长以个人视角切入,不仅生动展现了吉林大学的深厚底蕴与公共外交学院的发展历程,更通过学院学科建设、基地发展及外交学辉煌成就的介绍,让我对外交学专业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尤为珍贵的是院长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分享的成长经验:既有对外交学科前沿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大学生活的真诚建议。那句“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的嘱托,更让我明白了从容与坚韧的重要性。这堂课不仅明确了大学四年的奋斗方向,更激发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未来将以院长的寄语为指引,脚踏实地深耕专业,努力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外交人才。
——2025级2班 张聪
在第一节外交学学科导论的课程中,肖晞院长以介绍吉林大学以及公共外交学院为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更激发了我对吉林大学和公共外交学院的自豪之情。肖晞院长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展现了令我们深深感动的深厚的师生情谊和丰富而又美好的大学生活。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院长所讲述的“大学的精神”,院长对其的阐释使我们能够精炼而又清晰地感受到大学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的丰润,更是一场浩浩荡荡的精神洗礼与内心的熏陶。之后,院长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本课程的安排以及外交学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我努力的方向。
肖晞院长和蔼亲切的课程讲述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毅力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以更丰沛的知识储备与更丰满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度过这一段极为珍贵的大学时光!
——2025级2班 胡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