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野看,新冠疫情造成的这次危机不是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是富人的危机,是有资产的、有股票的、“华尔街人”的危机。而这次危机是穷人的危机,疫情对低收入者冲击更大,他们失去工作,无法出门,没有收入。
这次危机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2008年。2008年无非是华尔街有几个机构破产了,政府一补助,美联储一救助,危机就稳住了,经济很快就反弹了。这次是低收入者受大冲击。政府当然可以救助,但是能救多久呢?
这一次的后果可能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它会带来一系列政治上的动荡,一些国外的政客很可能试图将危机进行转嫁。所以,这将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
这次疫情之中,新科技不断地发挥作用,远程办公、物流、电商发挥了巨大潜力。毋庸置疑,科技仍然是增长点。增长点还来自于什么地方?坦率地讲,这一轮危机过去之后,中国仍然是一个拉动全球增长的国家,因为中国体量大,而且中国的相对体量比2008年又高了一个层次。
一看科技,二看中国。对于这一点,我真心希望西方稍微有点智慧的领导者能够明白。中国还是有潜力的,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也没有停顿。
对美国来说,制造业重回美国部分能实现。以后可能有两大类制造业,第一类是以中国的市场为目标的制造业,比如宝马、通用汽车,这类企业无法撤出中国。第二类就是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生产,这类企业早晚会撤走。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中等收入的门槛,要进入高收入国家队列。我们应该尽量做好对外商的服务,但是大势所趋,中国不能只搞一些低端的加工。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提升内需,给中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就业渠道。
民粹主义抬头,但“去中国化”不太可能完全成功。因为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远远高过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搬回去的话,将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政府的财力又是有限的,真要去执行的话,也很困难。所以企业有可能向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转移,不可能完全回美国。
疫情加快了原来可能需要十年才发生变化的步伐,企业向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转移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应该顺势做好自己的内需开发、产业升级工作,主动迎接世界劳动力转型的挑战。
我相信未来若干年,全球化可能会被区域化所代替。未来世界上可能是三大贸易圈:第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第二个是欧盟;第三个就是北美,包括墨西哥、巴西。这三个朋友圈玩“三国演义”,估计是这样的趋势。
由于国际上的互相不信任,发达国家希望自己的民众有工作,所以会把一些贴近自己市场的产业搬回去,然后会形成三个大区域、三个大市场。比如宝马就是在不同市场上布局的,宝马要把沈阳三期工程作为整个亚洲的生产基地,现在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德国开工,其供应链是完整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疫情之后,全球可能分成三个区域,相互有一定的独立性。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