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学院-2019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联系我们 吉大主页

科学研究

肖晞 宋国新:国际合作风险分析与预防机制构建——基于信号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12  点击:


【关键词】信号表达;信号甄别;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

【内容提要】以信号理论为视角,国际合作各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逆向选择发生,风险增加。研究发现,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是影响国际合作风险的两个核心变量,二者的共振决定国际合作风险的程度。本文尝试建立信号表达、信号甄别与国际合作风险的分析框架,分析信号表达、信号甄别及二者共振与国际合作风险程度间的内在关系。二者共振产生三类结果:真实,强组合的国际合作风险小;真实,弱” “欺骗,强组合的国际合作风险相对适中;欺骗,弱组合的国际合作风险高。基于此,通过三个案例分析国际合作前中后的风险生成机理。应通过提高信号表达的真实性,扩大信号表达范围,实现信号的分离均衡,构建更加均衡的信号表达机制;通过提升信号甄别能力和意愿,扩大甄别范围和提高甄别频率,实现信号的分离均衡,构建更加均衡的信号甄别机制;加强二者的正向均衡互动,构建国际合作风险的预防机制,提高国际合作质量。


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国际合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如何预防则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作为政策协调过程的结果,当一国政府遵从的政策被另外国家的政府视为能够促进他们自己目标的相互认识时,政府间的合作就会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发现国际合作还需要协调平衡合作方国内主要的利益集团。同时,风险是指损坏或损失的可能性。大国、同盟或国际组织为国际合作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国际公共产品,降低小国对于不对称相互依赖的担忧和敏感性。但是,国际行为体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是有限的,且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意愿也会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作为国际合作的 “搭便车”者,小国并非一直都是弱势一方,大国可能成为国际合作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那么,当国际合作各方无法在共同利益和身份认同上形成合力或大国、大国主导的同盟或国际组织无法为国际合作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时,各方很难在短期内化解重大风险危机,国际合作的脆弱性和低效性凸显。此时,该如何保证合作的持续性和减少损失?这就需要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即改变国际合作风险应对策略,以风险预防为主,规避或提前化解国际合作的内外部风险;并以合作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各类风险的化解和解决。从信号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国际合作风险生成机理和构建风险预防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信号理论最早产生于对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的研究。信号不对称引发了逆向选择问题,如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产生了信号理论,信号理论主要包括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理论。信号理论解释的是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条件下行为人最大化自身效用这一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基本思想是,由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拥有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的各方试图通过某种信号向对方传递自己的 “真实”信息。一个信号就是某一活动或某一决策,用来证明相关的代理人具有某一能力或特征,或具备某一信息,或者换言之,相关代理人属于全部人群的一个子集。信号理论对于描述当事双方 (个人或组织)处于不对称信息时的行为非常有用。因此,信号理论不仅适用于市场雇佣关系、商品销售等国内经济合作,对国际合作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国际合作中,信号表达者试图通过发出信号来展示合作意愿和合作条件,甄别者则根据信号识别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合作、和谁合作、合作规模和合作进度。但是由于国际合作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信号表达者很容易发出欺骗性信号,若甄别者又没有识别出来,此时逆向选择发生,风险增加。

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理论框架,分析信号表达、信号甄别以及二者共振对国际合作风险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更加均衡的信号表达机制和信号甄别机制并实现二者的均衡互动构建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提高国际合作质量。

理论框架:重信号表达、信号甄别与国际合作风险程度

在国际合作中,信号表达与信号甄别并非两个完全独立运作的机制,二者也是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信号表达主要是以影响接受者对表达者的印象和行为预期,来寻求国际合作的实现。信号表达真实或是欺骗都会对国际合作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当信号表达真实时,国际合作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低,风险低;反之,国际合作逆向选择的可能性高,风险高。信号甄别是对表达者信号及其关联信号的识别和判断,直接影响甄别者决定是否进行合作、和谁合作、合作规模和合作进度。信号甄别强弱对国际合作风险产生重要影响。信号甄别强,国际合作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低,风险小;反之,国际合作逆向选择的可能性高,风险高。国际合作风险程度是信号表达与信号甄别的共振结果 (见图1)。



(一)信号表达与国际合作风险

“信号是声明或行动,其含义通过行为体心照不宣的或明确的理解而建立起来。”信号表达是指行为体通过有意的信息传达,试图让接受者领会、理解并接受特定的含义。发信号者必定处于自利的目的、用试图让特定的形象能被对方接受的知识来检查符号。“一般来说,国家间信号表达的主要途径包括话语和行为两个层次。”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日益紧密相连,国际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在竞争状态下,信号表达者会尽可能地展现自身的合作优势和对手的合作劣势,仅提供有限的合作信息。此种信号可能存在欺骗性,导致国际合作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升高,风险加剧。信号的欺骗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信号表达者主观上的欺骗,主要表现为:低程度的欺骗,即只凸显自身的强合作能力和合作的内外优势条件,忽略可能存在的风险;偏离事实的欺骗,即夸大自身的强合作能力和合作的内外优势条件,隐藏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全性欺骗,即 构建虚假 的强合作能力和合作优势,甚至故意设置合作陷阱。二是客观上的欺骗,即信号表达者受到认知能力和现实条件的局限,忽略或未意识到自身的劣势及合作的内外风险。三是第三方干扰致信号 失真,合作各方误判国内外形势和风险环境。信号的欺骗性可能让受众国无法完全信任表达国试图塑造的国家形象和行为预期。

从国际合作的阶段来看,信号表达又可以划分为合作前的信号、合作中的信号和合作后的信号。不同阶段的信号表达成本、目标和方式不同,信号的真实性与否对国际合作风险的影响也不同。首先,国际合作前的信号表达。此时,信号表达包括合作的能力声称和口头承诺两种。这一阶段,能否将信号表达者的合作能力强弱和意愿高低以及合作收益多少加以区分甄别,直接影响国际合作风险程度。另外,这些信号话语表达成本相对于行动来说更为低廉,也更易出现混乱无序、前后矛盾和欺骗,可信度较低。此时,国际合作易发生逆向选择问题,风险很高。当信号表达者没有 (或短时间没有)实现 “诚实者”和 “骗子”分离时,甄别者的甄别难度上升。依靠 “直觉”和既有认知来选择国际合作,出现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加,风险高。信号表达者特征与信号质量紧密相关,但二者并非总是保持一致。当信号表达者被确认为 “诚实者”时,其表达信号仍可能存在欺骗行为,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国际合作面临比预期更高的风险。国际合作前的信号表达,发生高程度的主观性欺骗、客观性欺骗和第三方干扰性欺骗的可能性高,对于国际合作风险影响巨大,是风险预防最为重要的阶段。

其次,国际合作中的信号表达。国家行为是信号表达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能力声称和口头承诺而言,成本会更高,欺骗难度更大,是信号表达国信用的验证。受众国通过甄别信号表达国的所作所为,进而判断信号是诚实的还是存在欺骗,以便及早发现合作中的风险并加以预防,调整合作进度和合作规模。国际合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国家行为存在欺骗性,国际合作情况与信号表达的信息存在较大偏差。被其中的 “伪信号”诱导,高层可能会作出严重偏离事实情况的决策,出现整体性失误。二是信号表达国劣势特征开始凸显,如合作能力差、政治环境稳定性差、政策连贯性差、贪污腐败、法律不健全等,国际合作很容易被 “人为”中止或破坏,导致合作各方出现重大损失。三是国际合作的外部风险凸显,如大国介入竞争、战争与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以及传染性疾病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会导致国际合作的风险加剧。此外,国家行为在进行信用验证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导致国际合作的高风险。其一,信号表达国能够把控国家行为的战略走向,却很难完全掌控协调不同层级的行为,合作难以完全按照官方声明和承诺来执行。其二,受众国在观察信号表达国行为时,可能存在与官方声明和承诺的错误对接或错误解读,得出错误的结论。其三,第三方对表达国行为进行解读再发送给受众国,进行信号干扰,这无疑会带有第三方的一些主观认知和某种特定的动机,声明与行为的偏差会更大。上述三种情况都将导致信号表达国 “言行”出现脱轨或错位对接,致使国际合作发生逆向选择,风险增加。此时,信号表达发生高程度的主观性欺骗、客观性欺骗和第三方干扰性欺骗的可能性降低,但国际合作与风险 “遭遇”却随时可能发生,是风险预防的关键阶段。

最后,国际合作结果的信号表达。国际合作结束后,表达国将合作成果形成特定的话语体系进行传播,突出自身贡献以形成好口碑或寻找借口以推卸责任,塑造良好的国际合作形象,成为信号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的信号表达是信用的最后验证,对于今后该领域甚至是其他领域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信号表达国为了扩大合作和获得良好的信誉,经常会有意屏蔽不利于己的信号,强调合作信号表达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淡化信号表达中存在的失信问题,将国际合作中产生的问题推责给信号甄别一方。这种不完整信息的传播与国际合作能力和意愿的变化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共同作用,增加了今后国际合作的难度和逆向选择风险,导致合作质量下降。

(二)信号甄别与国际合作风险

信号甄别指甄别信号中的真实信息,以降低国际合作的逆向选择可能性,规避或提前化解风险。信号甄别者是信息劣势一方,通过对信号表达者特征、合作信号和周围环境的甄别,来决定国际合作能否实现以及合作的对象、规模、进度、方式等。信号甄别国能力和甄别意愿决定信号甄别效果——合作信息的真实度,影响国际合作风险程度,关乎合作质量。甄别能力是信号甄别的基础,直接影响信号甄别效果。甄别意愿具有主观能动性,间接影响信号甄别效果。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信号甄别强弱。信号甄别能力强主要指甄别者实力强 (甄别资源和手段多)和甄别经验丰富;反之,则说明甄别者实力弱 (甄别资源和手段少)和甄别经验不足。甄别意愿高主要指甄别者主动甄别国际合作信号、合作者特征和合作环境风险程度;反之,甄别者被动接受国际合作信号且不愿扩大甄别范围。为了更好地探析信号甄别对国际合作风险程度的影响,根据信号甄别者的能力强弱和意愿高低进行组合,得出四种结果 (见表1)。  

 

 

首先,“强高”组合:国际合作信息真实性高,风险低。当信号甄别能力强时,更易实现信号的有效区分和保证国际合作信号的真实性,以减少可能面临的风险。当信号甄别意愿也高时,甄别者更加主动进行信号甄别、扩大信号甄别范围和提高甄别频率,将强信号甄别能力发挥得更加充分,最大限度地保证国际合作信息的真实性,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此时,应扩大国际合作规模、加快合作进程。

其次,“强低”组合:国际合作信息真实性较高,但由于处于被动接受信号状态,存在一定程度风险。当信号甄别能力强时,甄别者对接受到的信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能够获取更加真实的信息,有利于寻求更加优质的国际合作,降低风险。然而,由于甄别意愿低,甄别者很难主动甄别信号表达者特征以及合作环境的风险程度,尽管获得的信息真实性较高,但信息的不完整同样导致很难全面准确识别国际合作中的风险。一旦国际合作实现就很难避免外部风险的冲击,合作成本增加。此时,应提高甄别意愿,扩大有效信息甄别范围和提高甄别频率。

再次,“弱高”组合:国际合作信息真实性较低,但在反复甄别和扩大甄别范围的情况下,高风险会受到适当控制。当信号甄别能力弱时,甄别者对信号的辨别能力较弱,很难识别国际合作信息的真实度,这时候进行国际合作、扩大合作规模或加速合作进程,都将增加逆向选择的风险。当信号甄别意愿高时,甄别者会主动甄别合作信号并扩大甄别范围和提高甄别频率,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合作的高风险。但由于甄别能力弱的局限,甄别者若要保证国际合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试错成本。此时,甄别者应提高甄别的积极性,通过提升实力、总结积累经验教训,来提升信号甄别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甄别资源和手段。

最后,“弱低”组合:国际合作信息真实性低,风险高。当信号甄别能力弱时,很难实现信号的有效区分,无法保证国际合作信息的真实性,发生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加,风险高。如果信号甄别的意愿又较低,甄别者成为信号的被动接受者,并根据信号呈现的信息、自身的 “直觉”或已有认知进行国际合作,则会加剧风险。此时,国际合作成本高昂,难以获得收益甚至出现亏损,应减少国际合作、控制已有合作的规模和扩展速度,提升信号甄别能力和意愿。

(三)国际合作的风险程度:信号表达与信号甄别共振的结果

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作为影响国际合作风险的两个核心变量,二者的共振决定着国际合作风险程度。但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既不完全同频亦难保持同向,为了更直观地分析二者共振对国际合作风险所产生的影响,文章选取信号表达真实或欺骗和信号甄别强或弱的两端,分别进行组合。得出了四种结果:即 “真实,强”“真实,弱”“欺骗,强”“欺骗,弱”。由于 “真实,弱” “欺骗,强”两种组合所形成的结果都表现为国际合作风险的相对适中。因此,上述四种结果的共振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 “真实,强”组合的国际合作风险低;“真实,弱” “欺骗,强”组合的国际合作风险适中;“欺骗,弱”组合的国际合作风险高。

首先,“真实,强”组合:国际合作风险低。当表达的信号真实时,各方更能掌握准确的国际合作信息,根据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况选择与谁合作、合作规模或调整合作进程,以规避或提前化解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国际合作质量,增加收益和减少损失。当信号甄别又强时,甄别者更有能力使不同质量的信号实现有效分离,保证合作信息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甄别者会更加主动地辨别合作信号、合作者的特征和合作的外部环境,最大限度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此时,国际合作信号的真实性得到强化,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低,风险低。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合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信号表达真实和信号甄别强很难同时长期存在,二者形成正向合力减少国际合作风险需要重复博弈。

其次,“真实,弱”“欺骗,强”组合:国际合作风险适中。其一,当信号表达真实时,更易获得准确的国际合作信息。此时,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低,风险低,更可能实现高质量的国际合作。当信号甄别弱时,甄别者很难辨别信号的真实性,依据 “直觉”或已有认知进行国际合作、调整合作进程和规模,弱化了逆向选择的低可能性,风险增加。此时,应提升信号甄别者的甄别能力和意愿,确保国际合作信息的真实度。其二,当信号表达存在欺骗时,如若众多信号表达者和不同质量的信号未实现有效分离,获得准确国际合作信息的难度增加,逆向选择的可能性高,风险高。当信号甄别强时,甄别者依靠强甄别能力,辨别国际合作信号的真实或欺骗;依靠高甄别意愿,扩展甄别范围和提高甄别频率,以确保国际合作信息的准确,弱化了逆向选择的高可能性,风险减少。此时,应加强信号表达的真实性,实现不同质量信号的有效分离。

最后,“欺骗,弱”组合:国际合作风险高。当信号表达存在欺骗时,如若诸多信号表达者和不同质量的信号未实现有效分离,获得准确国际合作信息的难度增加,逆向选择的可能性高,风险高。当信号甄别又弱时,甄别者很难辨别信号的真实度,依据 “直觉”或已有认知进行国际合作、调整合作进程和规模,逆向选择的高可能性再强化,风险加剧。此时,信号表达者 “以次充好”发出欺骗信号,信号甄别者又无法识别、剔除风险较高的合作信号。二者效应叠加,国际合作的逆向选择发生,风险难以被规避或提前化解。国际合作与风险 “遭遇”的可能性提高,合作各方更易遭受损失。若国际合作尚未开展,各方应暂缓合作或缩小合作规模和降低进展速度;若国际合作正在进行中,应缩小合作规模和减缓合作进度 (若面临巨大风险时,则要主动终止合作)。同时,要提高信号表达的真实性和信号甄别的能力和意愿,降低国际合作逆向选择 的可 能性,以便规避或提前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若要达成国际合作,政府既要在国际层面进行谈判,为推动谈判结果在国内通过,又需要在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谋求平衡。因此,国际合作的信号表达与甄别链条继续延伸,参与博弈的主体不断扩容,获得并保持信息真实需要各方持续深度的重复博弈。此外,在国际合作博弈过程中,各方因实力差别和诉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信号表达和甄别策略。全球或地区霸权国更注重维护其主导权和获取战略利益,当其认为受到威胁时,就会发送欺骗性信号,中止或干扰破坏国际合作。

坚持和平崛起的大国更在乎确保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更愿意开展国际合作,表达真实信号或积极开展信号甄别和提升信号甄别能力;当其受到安全威胁或发展环境遭到恶意破坏时,也有可能表达欺骗性信号甚至发动自卫战争。弱小国家更关注在维护本国主权和安全的同时,最大化国际合作收益;在与强大国家合作时更加敏感,不愿意持续表达真实或完整的信号,并会更加审慎甄别强大国家发出的合作信号,以避免对强大国家形成不对称相互依赖。国家的不同诉求导致了信号表达更易出现欺骗,信号甄别难度更大、更易错位,国际合作的不确定性、脆弱性凸显,风险高。

构建国际合作的风险预防机制

风险的预防有利于国际合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国际机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因而减少了达成协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成本和难易程度的角度看,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构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信号表达机制和信号甄别机制的正向均衡推动,是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构建的关键。

(一)构建更加均衡的国际合作信号表达机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信号表达者若要保证国际合作实现、维护和深化以获得收益和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应由强调自身利益向强调共同利益转向。与合作各方一道,共同构建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减少风险。具体路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增加信号表达的真实性。信号表达者作为国际合作的被选择一方,需要争取合作机会和承担解决风险的成本。竞争和成本促使信号表达者保持诚实。因此,应从互利性和长远性出发,尽量避免主观欺骗的发生,降低客观欺骗的发生,减少第三方的负面干扰,提高国际合作前中后信号表达的真实性,以规避或提前化解风险,实现高质量合作。第二,扩大信号表达范围。国际合作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合作本身、合作者和外部环境。国际合作的信号表达不仅要真实,还需要更加全面。国际合作信息不完全性导致信号甄别者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信号表达应向反映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情况方向扩展,而不应仅仅囿于合作信号本身。第三,推动实现不同质量信号的有效分离。由于合作能力和合作意愿以及合作环境的不同,信号表达者所能提供的合作质量参差不齐。如果良莠不齐的信号表达者、合作信号、外部环境无法实现分离,甄别者做出逆向选择的可能性高,风险增加。当模仿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去表达某信号,其造假的可能性就会越小,该信号将会被认为更加有效或者更加可信。此外,只要随着局中人类型的变化,信号发送的边际成本下降得足够大,就仍会存在一个唯一的分离均衡,即仍然能够将不同类型的局中人区分开来。通过提高信号表达的明确性和加强信号传递投入,提高信号的有效性,实现信号的分离均衡,可以更加容易选择高质量的国际合作,减少风险的产生。

(二)构建更加均衡的国际合作信号甄别机制

一般来说,信号甄别者作为国际合作信息劣势一方,是国际合作遭遇风险损失较大的一方。因此,需要拥有更强的信号甄别能力和更高的甄别意愿,以获得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国际合作信息,选择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以降低风险。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高信号甄别能力和意愿。通过提升信号甄别能力,以促进甄别意愿的提升;通过提高信号甄别意愿,来提升信号甄别能力或促进甄别能力的充分发挥。推动强甄别能力和高甄别意愿形成合力,以确保国际合作信息的真实和完整,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有效实现国际合作风险的预防。第二,扩大信号甄别范围和频率。扩大信号甄别范围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实力弱小的国家难以承受。但作为国际合作信息的弱势一方,信号甄别者更愿意承担这部分成本以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甄别国应统筹协调发挥政府、企业、智库、高校科研院所、媒体、个人等在国际合作中的信号甄别作用和功能,建立包含国际合作信号本身、合作者特征和外部环境在内的完整的信号甄别体系,尽可能保证国际合作信息的真实和完整,降低国际合作选择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实现高质量合作。第三,推动实现不同质量信号的有效分离。信号有效分离有利于甄别者选择合适的合作领域、合作项目、合作者以及合作规模和合作进度,提高国际合作质量,减少或规避风险。首先,设定信号甄别具体标准和构建信号甄别体系,识别良莠不齐的国际合作信号、信号表达者及外部环境可能存在的价值和风险。其次,增强信号甄别的动态调整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合作形势,降低信号偏离分离均衡点的幅度,保证国际合作的实现、维护和深化。

(三)信号均衡:信号表达机制与信号甄别机制的正向合力

从信号理论视角看,国际合作同样是信号表达者和甄别者多向重复博弈过程。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共同作用决定国际合作风险程度。构建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需要实现信号表达机制与信号甄别机制的正向合力。第一,增加共同利益,提高身份认同,增强国际合作的互惠属性。转变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难以调和的思维误区,强调在日益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中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和身份认同基础,增强信号表达者和甄别者的国际合作意愿和相互协调。第二,信号表达机制和信号甄别机制既可以独立运作,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实现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的有效精准对接,防止双方对接出现错位或人为割裂二者之间的关联,获得1+1>2的效果;降低信号传递消耗能量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使合作各方承担国际合作的成本更加均衡;降低国际合作信息的不对称性,保证合作信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国际合作质量,尽量避免逆向选择的发生,减少风险。第三,建立完善的国际合作制度。国际制度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对国际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回应。国际合作面临信号欺骗、合作者和外部环境脆弱的风险与挑战。通过国际合作制度建设,实现信号表达者和甄别者职责的划分和收益的有效分配;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失信惩戒制度和相关监督机制,约束合作各方行为,防止欺骗信号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建立完善国际法体系并尝试实现合作各方国内法的有效对接、协调和兼容,依法依规解决国际合作风险和合作纠纷。

结 语

从成本和难易程度出发,应对国际合作风险的优先方向应由解决风险向预防风险转向。实现信号表达机制和信号甄别机制的正向合力推动,构建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保证国际合作安全和可持续。首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信号表达者若要保证国际合作中获得更多收益和降低成本,应由强调自身利益向强调共同利益转向。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合作信号表达机制,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具体包括三种路径:一是增加信号表达的真实性,提供更真实的国际合作信息;二是扩大信号表达范围,提供更加完整的国际合作信息;三是实现不同质量信号的有效分离,保证真实有价值的国际合作信息凸显。其次,一般来说,信号甄别者作为国际合作信息劣势一方,是国际合作遭遇风险损失较大的一方。因此,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信号甄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具体包括三种路径:一是提高信号甄别能力和意愿,以获得更加真实的国际合作信息;二是扩大信号甄别范围和提高甄别频率,以获得更加完善的国际合作信息;三是实现不同质量信号的有效分离,以区分参与者及信号的优劣。最后,信号表达机制与信号甄别机制的正向合力推动,是构建国际合作风险预防机制的关键所在。为此,第一,增加共同利益,提高身份认同,增强国际合作的互惠属性。第二,实现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的有效精准对接,防止双方对接出现错位或人为割裂二者之间的关联,获得1+1>2的效果。第三,建立完善国际合作制度,防止信号表达和信号甄别偏差过大,通过规则约束合作各方行为。只有如此,才能提前采取预防和规避措施,有效减少和化解国际合作所面临的风险。(有筛选;注释略)

 

 

文章来源 |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公众号

责任编辑 | 门姊阳